简历: 

         叶朝辉,物理学家。1942年3月1日生于四川简阳市。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从1986年起至今任中国 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该所副所长(1984-1987年),所长(1987-1999年),中国科学 院武汉物理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6-1993年),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199-2007年);现兼任的学术职务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究计划(973计划)综合交叉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 计划"量子调控研究"专家组成员;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长,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叶朝辉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波谱学与量子电子学的研究,为发展我国铷光抽运原子频标做出过重要贡献。在磁共振波谱学的理论和实验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前沿研究,在固体高分辨及多量子核磁共振研究方面有创造性的研究结果。首次报道了脉冲Fourier变换的次谐波核磁共振现象;用转动算符方法进行核自旋动力学的研究;创造了快速测定魔角的方法以及多量子弛豫时间的直接测量;发展了Raman磁共振波谱学;揭示了磁共振实验中的辐射阻尼效应的物理本质;主持建立了国际上最大功率的动态核极化谱仪;在研究旋转固体的核磁共振性质以及对分子筛、煤和油料种子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果;近年来致力于探索磁共振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开展了系列研究。 

         
         
       

       
 

简介:

        周欣,男,博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由原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测是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融合组建) 院长,研究员,博导。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部委推荐) 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第六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华人医学磁共振学会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曾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CCTV2018年度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首届"科学探索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王天眷波谱学奖等多项荣誉。

       主要从事医学影像与生物医学工程的新仪器、新技术及新应用研究,在我国率先开展多核 (多种原子核) 磁共振成像 (MRI) 临床研究。自主研制的创新医疗器械--人体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装备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是当前全球首台获批的可用于气体成像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装备。成功"点亮"肺部,解决传统MRI对肺部空腔无法清晰成像的难题,已在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开展慢阻肺、肿瘤、新冠肺炎等多种疾病的临床应用。发展了多核和人工智能的MRI新技术,为肺部和脑部等重大疾病和肿瘤的早期检测提供新的医学影像手段与策略。在PNAS、Science子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10余件。

 

研究领域:

        一直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和分析化学方面的交叉研究——发展提高磁共振灵敏度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并结合化学和生物手段,来研究肺部和脑部重大疾病的科学问题。具体包括:
       1. 超极化肺部和脑部MRI的方法和技术研究
       2. 超灵敏分子探针与分子影像学研究
       3. 原子磁力计和激光探测磁共振技术研究